(资料图片)
熊铮 记者 朱海
近期,江南地区阴雨连绵,气温逐渐回暖,米线、肠粉、河粉等湿米粉及泡发的银耳、木耳等食品,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,从而引发食物中毒。4月17日,江西省市场监管局提醒广大消费者要预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。
什么是米酵菌酸?椰毒假单胞菌能在特定的温度和生长条件下产生小分子毒性代谢物——米酵菌酸。米酵菌酸是一种小分子脂肪酸,耐热性极强,即使经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被破坏,120℃下加热1小时仍可保持毒性。
米酵菌酸中毒症状最早表现为胃部不适,如恶心呕吐、腹胀、腹痛等。呕吐物初为食物或黄绿色水样物,有的呈咖啡样物。继消化道症状后,也可能出现肝肿大、肝功能异常等中毒性肝炎为主的临床表现,重症者出现肝昏迷甚至死亡。目前,尚无米酵菌酸特效解毒药物。
椰毒假单胞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,易在食品表面生长,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7℃、最适产毒温度为26℃,在pH5—7范围内生长较好。
夏秋季节,下列三类食品因天气炎热、空气潮湿、贮存不当等,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,产生米酵菌酸:一是谷类发酵制品,如湿米粉、糍粑、发酵玉米面、酸汤子、糯玉米汤圆粉、发酵糯小米、吊浆粑、醋凉粉等;二是发酵薯类制品,如马铃薯粉条、甘薯面、山芋淀粉等;三是变质鲜银耳和泡发不当的变质木耳。
如何预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?江西省市场监管局提醒消费者注意以下几点:
选购河粉、肠粉、米线、凉皮等湿米粉产品,尤其是散装产品时,要选择无霉变,外形完整,色泽均匀,无酸败味、霉变味及其他异味的产品。购买的湿米粉,如暂不食用或有剩余,应放冰箱贮存。
泡发木耳、银耳前,要将木耳洗干净,检查其感官性状,不使用受潮变质的木耳;泡发后片不成形、发黏、无弹性或有异臭味的不能食用;泡发时间不宜过长,泡发后应及时加工食用。
如发生疑似米酵菌酸食物中毒,要立即停止食用相关食物,尽快催吐,排出胃内容物,减少毒素的吸收量,并及时送医救治。
下一篇:最后一页
X 关闭
-
中国消费者报
2023-04-19
原来是米酵菌酸毒素在“作妖”
-
腾讯网
2023-04-19
热点评!马斯克的成功,正在于星舰的失败
-
封面新闻
2023-04-19
全球今热点:OpenHarmony3.2 Release版本发布,生态步入快车道
-
互联网
2023-04-19
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官网_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天天微头条
-
城市网
2023-04-19
冬奥纪实频道回看 纪实频道回看
-
中国网娱乐
2023-04-19
当前报道:杨紫琼主演《星际迷航》新电影 回归饰演女皇
-
微信公众号Big Money
2023-04-19
快资讯丨林英睿:孤独是一种力量
-
央广网
2023-04-19
今亮点!“中国第一展”万商云集 尽显开放决心、发展信心
-
人民日报海外版
2023-04-19
环球速读:财政收入呈回稳向上态势
-
@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
2023-04-19
关于福建古田4.2级地震预警的说明 当前视点